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知识小科普 >> 正文
    • 心理知识小科普

习得性无助:你是不是也被“无力感”困住了?

发布日期:2025-03-05    浏览次数:

想象一下,有个人每天都试着定闹钟早起,却总是失败,渐渐他开始觉得:“反正我起不来,干脆别挣扎了。” 于是他干脆放弃努力,每天继续睡到自然醒……这就是“习得性无助”的典型例子。

一、什么是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一种心理状态,指的是当一个人多次尝试解决问题却失败后,他会认为无论再怎么努力,都改变不了结果,因此放弃尝试、陷入无力感。哪怕未来有机会轻松成功,他也可能不会采取行动。

这个现象最早来源于心理学家塞利格曼的一项经典实验:他把狗分成两组,一组可以通过按按钮停止电击,另一组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停止电击。结果,第二组的狗逐渐放弃挣扎,哪怕后来环境改变,它们也不再尝试逃离电击,只是绝望地躺着。

二、习得性无助在人类中的表现

别以为这种现象只出现在实验室里,现实生活中,它无处不在:1.职场中的“摆烂”:反复提建议却总被否决,渐渐你可能觉得“算了,老板根本不听,随便吧。”

2.学习中的放弃:考试总考不好,你可能会想“反正我就是学不会,努力也没用。”

3.情感中的妥协:多次尝试沟通无果后,你可能选择“算了,忍着吧,反正对方不会改变。”

这种无力感久而久之,不仅让我们放弃尝试,还会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三、如何打破习得性无助

1.找到小的成功点:从小目标开始,通过一点点的小成就恢复对“改变”的信心,比如每天比原来早起5分钟。

2.改变环境:换一种方法、换个环境,寻找能控制结果的途径。比如学习新技能时,尝试不同的学习工具或老师。

3.重塑思维模式:告诉自己失败不是能力问题,而是策略问题,换个方法再试试!

4.寻求支持:朋友、家人或专业人士的鼓励和帮助,能帮你找到新的突破口。

习得性无助虽然会让我们陷入困境,但当你意识到这种心理现象时,就已经迈出了改变的第一步!相信自己,总有方法可以打破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