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我们思考的方式以及对世界的感知,都可能被使用的语言所影响?
l 如果要你按时间顺序排列你父母的5张照片,你会如何排列?是横着还是竖着?
l 如果你现在能立马得到100元,但一个月后再拿,这笔钱可以翻倍你愿意等吗?
对于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我们所给出的答案,很可能会受到语言的影响。在心理学中,这叫“语言相对论”也被称为“萨丕尔-沃夫假说”,即语言不仅仅是交流工具,更是塑造我们思维和认知的关键力量。
一、不同语言,不同的“世界”
语言不仅决定了我们如何表达情感和描述事物,还影响着我们对这些事物的理解。举个例子,某些语言中没有特定的过去、现在、将来时,这让说这种语言的人对时间的理解更偏向“永恒感”。而在有着丰富时间表述的语言中,人们对时间的感知更为具体,常常更注重规划和分配未来。
再比如颜色的认知——有些语言对蓝色和绿色没有区分,所有的蓝绿色调都用一个词来表达。这种语言背景的人对这些色调的细微差异也更难区分!想象一下,如果没有不同的词来表示蓝和绿,我们看世界的方式会多么不一样!
二、语言塑造我们的思维偏好
心理学家还发现,母语是复合句的使用者,通常习惯更复杂的思考过程,而母语更倾向简洁表达的人,思维上往往更直接、条理更清晰。这不仅影响个人表达,也塑造了文化的思维偏好。语言中的动词、名词使用习惯、词汇顺序、甚至句式,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我们的思维方式。
三、多语言带来的思维“开关”
会多种语言的人,往往有“语言开关”,在切换语言时,他们的思维方式也会随之切换。比如在一门语言中表达情感,可能会显得含蓄,而在另一种语言中则更直接、丰富。这种切换能力不仅让人们的思维更灵活,还帮助他们更全面地看待问题。比如在降临电影中,女主因为学习外星语言,因此理解了“Non-Linear Time(非线性时序)”,从而可以看见整个时间轴,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多学习新概念、多读文学作品以拓展我们的认知版图!
四、语言的强大力量
在小说《富爸爸穷爸爸》中,穷爸爸总是习惯说“我可付不起!”,而富爸爸则坚持说“我怎样才付得起!”,当下意识的说出付不起的时候,大脑就会停止思考,而富爸爸的回答则可以让大脑动起来,即我们嘴里说的也会影响我们的心里想法,所以美好人生从好好说话开始,多说积极的、和善的、开放的话。
语言的边界就是世界的边界,所以语言不仅是我们用来交流的工具,还像是一幅看世界的“滤镜”。不同的语言为我们打开不同的“视角”,让我们以不同的方式理解时间、空间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