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激发学生参与思政教育的热情与创新能力,2025年4月3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了以“如何指导学生参加比赛”为主题的教师参赛获奖经验交流会。此次经验交流会特邀我院优秀教师王一、包安朦、范晓霞,她们将自己在指导学生参赛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和独特见解倾囊相授,为全院思政教师提供了一场思想盛宴。

经验交流会上,王一老师首先发言,她生动详细地分享了自己指导学生参加“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竞赛的实践经验。王老师强调,微电影比赛不仅是对学生创意表达能力的考验,更是对其团队协作能力的全面锻炼。她建议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融入个人感悟和创意,使作品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引起共鸣。同时,她还坦诚地分享了带队参赛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应对策略,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随后,包安朦老师从赛前准备的细致入微处入手,分享了她的独到经验。她指出,要在全校范围内择优选拔优秀学生团队,并在团队组建过程中充分倾听学生需求,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包老师强调,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是比赛指导的基础,比赛准备过程中应定期与学生进行讨论,及时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求,灵活调整指导策略,确保比赛顺利进行。
接着,范晓霞老师深入剖析了选题与内容设计在比赛中的核心地位。她认为,一个好的选题应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具有深度和时代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共鸣。在内容设计方面,范老师建议教师应帮助学生将思政课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以提升学生的参赛作品质量和深度。
经验分享环节结束后,会场气氛热烈,与会教师围绕“如何提升学生在比赛中的表现力”、“如何平衡比赛内容的理论性与趣味性”、“如何加强师生沟通,促进共同成长”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大家畅所欲言,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和经验,一致认为思政类比赛不仅是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也是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最后,牛科研副院长作了总结发言。他高度评价了此次经验交流会的意义和价值,认为它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思想碰撞、经验分享的宝贵平台,对提升学院思政课教学水平和推动学生创新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他表示,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举办相关教师参与各类比赛及培训的经验交流活动,鼓励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勇于创新、敢于实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学院也将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成长,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来源:李欢
排版:杨兰
一审:牛科研
二审:李颖
三审:张金林